隨著景氣冷卻,美國嘉信理財公司(Charles Schwab)的營收也直線下滑,去年的營收減少了約三分之一,公司不得不三次進行裁員。經歷這個翻譯社嚴酷但真實的考驗,日前嘉信理財的共同CEO波特拉克(David Pottruck)接受了「情境」(Context)雜誌的專訪,分享了他從中學到的經營管理課題。

波特拉克表示,在不景氣中,公司的策略必須更加精確。過去,嘉信理財把重心放在速度上,以網路為中心不斷進行投資,想的是如何比競爭對手的動作更快。當時公司如果犯了錯誤,只要整體的大方向正確,便沒有太大的問題。

但是,現在的情況改變了,公司需要的是更嚴謹精確的經營方式。以顧客群為例,當公司基本的營收已經受到挑戰,公司必須檢視,那些顧客群並沒有為公司翻譯社帶進足夠的價值。例如,有些顧客一年撥打許多電話給公司,但是在公司的消費其實並不高。在不景氣中,公司必須投入更多心血區分顧客,以分類的方式思考以及監看每個顧客群能帶給公司的營收。

他強調,這麼做並不意謂公司不想再提供服務給不賺錢的顧客,或者提高服務費用,來從他們身上賺到更多錢,而是思考公司如何調整支出,或者如何提翻譯社供更多元的產品,例如提供不同層級的服務、收取不同的服務費用,而不再是有無利潤一起大鍋煮。要把沒有多少利潤的顧客,轉為帶進營收的顧客。

更精確地區分顧客群,還具有另一個好處,就是讓公司第一線的員工,更能正確掌握應該和不同的顧客建立何種關係。嘉信理財認為,「推銷」和「服務」間的差翻譯社別,就在於產品對顧客是否具有重要性。

如果顧客沒有需求,但是公司卻想提供顧客產品,這就是「推銷」。顧客會因此對公司產生負面的感覺,而且公司也浪費了寶貴的時間,獲得的利潤不高。相反地,當顧客有問題,而公司的產品能夠提供他們解決的方法,這就是「服務」,達到的效果恰恰相反。

更精確地區隔顧客群,可以幫助員工迅速了解顧客,增加員工提出的產品符合顧客需求的機率,進而增加顧客歡迎公司「服務」的機會,而不是拒絕公司的「推銷」。以最少的人力,達到最大的效果,是對抗不景氣的法寶。

因為只有大方向正確已經不夠好,因此公司必須給予員工能夠更精確做決定的工具,進而比競爭對手更了解顧客。嘉信理財今年在科技上的投資雖然不若翻譯社過去三年高,但是仍然是公司有史以來第四高。雖遭逢不景氣,公司對科技應有的投資仍不鬆手。

至於公司如何能夠一方面減少支出,一方面又持續成長?波特拉克的答案是:「重新設定事情的優先順序。」有限的預算必須由高階主管親自精心參與規劃,才能發揮最大的功效。

波特拉克強調,雖然公司的策略隨著景氣調整,但是公司的文化與價值卻不能改變。當營收下降時,嘉信理財為了勒緊腰帶,進行了十幾年來首次的裁員,雖然只有一百五十人,但是對波特拉克而言,卻是非常痛苦的決定,因為他覺得自己讓員工及他們的家人失望。

基於嘉信理財長久秉持的價值觀,讓公司決定大方地善待這些員工,給予他們優沃的裁員條件。但是後來超乎公司原先的預期,又進行了兩次裁員,到翻譯社了第三次裁員時,公司曾經思考是否有能力繼續善待裁員員工。但是由於公司的價值觀之一是公平,因此公司決定維持原來的做法。

此外,波特拉克也談到,不景氣時,高翻譯社階主管更需要與員工溝通。在困境中,公司對員工的溝通永遠不嫌多。公司必須花費許多時間與員工溝通,讓他們不只了解公司正在做什麼,也了解公司為什麼要如此做。

為了和員工溝通,去年他翻譯社和創辦人總共舉行了十一次與員工面對面的會議,公司的每名員工都有機會親自聆聽他們的說法,並且提出問題。

在一場會議中,一位員工問他們:「我們都減薪了,為什麼公司每年還是付你們幾百萬美元的薪水?」當時波特拉克回答:「在這個翻譯社房間裡,很多人心中也都有這個疑問,如果今天我們想要會議有任何成果,我們需要像這樣發自內心的真誠問題。」

他要求大家給予有勇氣提出這個問題的員工熱烈掌聲。波特拉克相信,員工喜歡主管不閃躲問題,只有面對面贏得員工的信任後,電子郵件及翻譯社語音信箱等溝通工具,才可能發揮作用。

文章來源:EMBA雜誌第198期(2003年2月出版)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翻譯社
    全站熱搜

    人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